徐郁茹 龍山國中 / 松山高中


|
我以前以為自己數學不錯,至少小範圍的段考考試都不差。高二來到高偉之後,講義中心思想和全神貫注的上課都讓我在數學有所成長,但當時我並沒有特別相信高偉那一套,高偉說把高二下當聯考念,看到學長姐的心得分享說每天中午都去圖書館算數學,這些我都明白,可是高二我要忙社團成發,中午和放學都得到社辦練習,即使我仍努力要把數學拼好,我還是和其他努力的人實力漸漸拉開差距。高三開始沒了社團活動,我努力把之前和別人的差距補上,但是盲目的努力直到第二次北模數學只拿了6級(30幾分),我才終於覺悟。發現從前自己只是看懂講義內文,寫寫學校老師發的考卷有100分就滿意了,完全是靠著臨機應變而不是紮實把中心思想使用出來。
考完學測北模的當天,我第一次把高偉所有講義帶在身上,留在晚自習教室,把考卷裡的每一題都翻到相對應的中心思想,在錯誤本寫下自己本來看到題目的反應,再對照高偉看到題目的反應應該是什麼,比較兩個差別。一個晚上我大概只訂正了一半的題目,一方面是我對講義實在太不熟,一方面是我逼自己每一題都要從上課情境去回想再加以連結。從那之後每一次錯的題目,我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先看詳解,而是先冷靜分析我的反應,再翻講義看中心思想該怎麼反應,然後強迫自己把不清楚的中心思想再想過一邊。每一題訂正會很花時間,有時候收在錯誤本的題目算到第二次第三次還會錯,但我覺得這很值得,沒有什麼比自己的進步來的重要。第二次北模到學測是我進步最快的時候,尤其放長假之後每天寫一回牛皮紙再加上訂正,至少要花上三四個小時,還不加上算錯誤本的時間。最後我學測數學拿了10級分,總分65。
很多人在選擇申請或拼指考的時候都會面臨很大的掙扎,我也不例外。當我跟我家人說我想要直接拚指考的時候,他們就告訴我,學測能考的不錯只是運氣好,我三次北模的總分都沒有超過60,如果拚指考的話說不定會比現在的成績更差。從家人口中聽到否定自己的話真的很絕望,特別是學測前一個月真的投入很多在數學上,結果卻還是沒能達到標準,自己也會特別沮喪。直到學測後的第一堂課,高偉就跟我們說了過河理論。或許就結果來看是失敗的事,也不代表你在過程中的努力都是失敗。那堂課真的鼓勵我很多,從原本否定自己、想要逃避,到能夠理性的面對指考。這過程中建立的自信不是自我膨脹,而是因為投入時間念書而心裡感到比以前踏實,就算全世界的人都低估自己也不會再擔心了。
準備指考我覺得比起申請來說其實算是比較單純,以下是我各科的念書方法:
國文的古文三十一定要看熟就不用多講了,國學常識有些人習慣把搶國或是超正典畫重點,整本看個兩三次,我自己則是挑出重要的章節看熟,其他像是比較少考或是範圍太廣的,就沒有特別去看而是靠平常考卷的訂正來補上。作文一定要找出自己特別的經驗來寫,我覺得這是最能在其他人中脫穎而出的關鍵,練習用同一個故事來套入不同的題目中,佳句和優美句子一定要常常記常常使用出來,也可以參考大考中心公布的歷年佳篇,去模仿學長姐如何把題目和自己的經驗串聯起來。我自己會一個禮拜寫一回題目給老師改,甚至和老師討論作文,到了考前就兩天寫一回練習時間。
數學就是錯誤本了,我自己也是很晚才開竅這有多重要,所以學弟妹不要怕自己現在才做已經來不及了,晚做總比不做好。至於詳細的內容就因人而異,我自己除了會把錯的題目剪下來訂正之外,有時候會藉由考試了解自己對於講義內文還有哪些不熟,再去翻講義然後把中心思想再系統化,想辦法看到題目的梗就跟中心思想直接反應出來。
英文我從高三開始補習,主要是加強作文的練習,和國文一樣就是要多背佳句和片語,而且平常練就要習慣用出來,盡量不要大考那天才第一次寫。再來就是速度,基本上寫得多分數就會比較高,最後才是想辦法把句子寫的精鍊文法正確。閱讀測驗的基本能力就是閱讀英文速度要快,我會先掃過一次題目,看有沒有什麼關鍵字,再來就是看文章每一段的第一句跟最後一句,目的是掌握這一段的內容,然後看題目在問哪一個段落的內容再回去看仔細點就好,真的不建議把文章每一個字全部看完再去看題目,因為你根本不可能完全記住文章內容,反而還要再回頭重新看一次文章。
社會科的部分我沒有特別的讀書方法所以就不一一分享了,但是原則就是錯的題目我一定會訂正,把不熟的部分再整理到筆記本上,比如題目考了王安石的變髮結果我錯了,我就會順勢把中國歷代的變法都整理比較,雖然花了點時間但是會清楚很多。
其實在拚指考的路上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能考100分,高偉的魔考我都只有30幾而已,牛皮紙也是寫錯的題目比對的題目還多,但是我知道那些都只是過程,所以我也不願意多想就一股腦兒的做錯誤本然後重算好幾遍。就像高偉說的,數學進到身體的時間還不夠久所以沒能發揮出來而已,從學測之後我就一直騙自己這樣相信,所以學弟妹不管你們現在分數怎麼樣,都不要覺得任何事是不可能的。
最後謝謝高偉老師,如果我沒有來到這裡的話,我可能根本沒有野心去做夢,更不可能實現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