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學弟妹好,我很榮幸也很驚喜能在六月中就能在電腦前面打這篇心得。因為我就讀的學校近年來高達七成的人用分科入學,而且我高一和高二都看到分科測驗有分科紅利,所以我在高二暑假以前其實是比較傾向分科入學。不過我認為無論學弟妹打算用何管道入學,都應該重視學測,畢竟英文和國文只有一次機會,而且現在學測入學名額也逐年增加,更甚者,將學測當成一次模擬考累積分科的考試經驗也不錯(不過我還是希望各位學測就能上理想校系)。
雖然我是學測就上的,但是由於自認學測級分不是非常頂尖的那種,所以我在這邊就分享學測備考心態和準備二階的心路歷程,至於讀書方法,學弟妹可以參考其他比我更優秀的學長姐或同學的心得(在高偉補習班這種人很多而且都強的胡說八道)。
一、為何我會轉念想要學測就上:
雖然高偉老師常說:「早當大學生不如當好的大學生」,可是這句話不是叫我們不要學測就上,而是希望我們不要為了早當大學生而草率去念一個勉強自己的校系。不過最近幾年各醫學系呈現學測入學名額逐年增加的趨勢,其實代表學測就上機會增加不少(順帶一提,之後高偉老師講到分科紅利時一定要好好聽,雖然我不知道你們看到這份心得時這東西還在不在)。儘管我的學測沒有考得很好,但我在填志願前也和高偉老師討論過,將我的理想校系馬偕醫學系填上去。雖然我對照去年的學測分數和pr值後,大概只能上中山醫學系,但老師依舊支持我填填看,畢竟有填有希望。此外,老師也提醒我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同時也要讀選修,以免學測沒上至少好好讀選修可以考回來馬偕甚至超越它。
二、人生態度和做事心態:
高偉老師常說:「投資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資,千萬不要過於在乎眼前利益,而是要想做這件事我可以從中學到甚麼還有未來可以怎麼運用它。這些經驗值都是自己的,有時甚至會有想不到的驚喜或收穫。」高一時我就開始積極參與班上和社團活動,雖然當時我是比較想考分科但我不認為做這些事是在浪費時間,因為我藉由參加這些活動累積了許多人際互動技巧,這些能力書上學不到,但我以後想當醫師,遲早要學會和各式的人溝通合作與解決紛爭,當然我也將這些經歷做成學習歷程。的確,學習歷程做的再精彩對分科入學一點幫助也沒有,可是這些學到的能力會跟著自己一輩子而且遲早要具備,甚至早點有經驗也是好事,畢竟我後來也很幸運通過馬偕醫學系一階,我的學習歷程就派上用場,更神奇的是我在面試時有三關可以連結我的社團經驗。盡本分做該做的事並且思考以後要做甚麼,所做的一切不會白費,我真的要感謝當時我聽了高偉老師的話,願意投資自己,最後的結果也印證了老師說的,因為我的這些經歷不只派上用場,我也錄取了我的第一志願,甚至是我的學測分數不太可能上的校系。
老師也常說:「保持無可救藥的樂觀。」我承認收到學測成績單的當下免不了失落和震驚,畢竟我沒有考出建中校排14趴應有的分數,而且看起來與我的第一志願幾近無緣。但在老師的鼓勵支持和這裡學長姐心得的刺激下,我還是勇敢填志願(當下我還是很懷疑自己是否能上),並且天真的以為我會上馬偕。不過要能有無可救藥的樂觀需有個前提,就是做足功課以及高效率執行,甚至為自己留後路。填完志願後,我繼續讀分科並且整理先前的學習歷程,雙軌並行很累,但我堅信這麼做是最好的決定,因為無論學測一階有過與否我都能從容應對。後來一階結果放榜,我還真的奇蹟的通過馬偕醫學系一階,驗證了高偉老師說的話。
三、給打算二階就上的學弟妹的建議:
(1)如果要學測就上,最好高一高二就要有規劃的參與活動,無論社團或是營隊都好,並不是說非參加學術性社團或是一定要與想申請科系高度相關的活動不可,比較重要的是在活動中反思自己到底成長了甚麼以及要如何呈現自己最好的一面給教授看。
(2)學測就上沒有不好,但準備過程可能比想像中累。例如,沒有人敢保證能去面試就一定上,所以準備二階同時務必認真讀選修,這樣即使二階沒上你也會有本錢分科考回來甚至超越它。
(3)想學測就上勢必比別人付出更多,要做的事比較多,這時候時間安排和做事效率更顯重要。因為每個人要申請的校系或目標不盡相同,我就不提供建議的時間分配,但我可以分享一些策略和準備心態。首先,絕對不能把所有希望都放在個申上,因為這種入學方式主觀因素較多,就是考生較難掌握的意思。再來,高三上學期,在學校務必認真聽選修自然或社會,上課當下就聽懂,回家就是準備學測,頂多周末和段考前兩周讀選修進度。這種時候只能像海綿一樣吸收並且充滿傻勁的做,不要想操作棄保。當然隨著學測日期逼近,花更多時間在學測上面無可厚非,不過這不用擔心,因為期末考後還有三周才學測,那段時間我建議不要去學校,找個自己能安靜讀書的地方,盡量減少和同學不必要的接觸或是誘惑。
(4)考完學測的確要對答案,大概預估自己能考幾分有沒有機會上理想校系,才能作日後規劃。當然,如果對完答案覺得自己有希望,那恭喜你,但也代表你可能要開啟比分科生更累的高三下。無論有沒有打算準備二階,寒假開始就要讀荒廢已久的選修,而想準備二階的也要開始整理先前的學習歷程,以及開始尋找資源(例如有沒有人能幫你看備審資料或是準備面試,要不然直接去找補習班也不錯)。像我考完學測隔天早上去上學,晚上就去補習班讀分科或是尋找可用的資料或資源,總之不要以為考完學測就能耍廢,學弟妹記得,在越沒有人想努力的地方或時機努力,機會自然會到來,因為你們的對手正在變弱。
(5)在校成績務必要顧,這裡分享一下不太好的經驗。我高三上因為藝能課和部分的課沒有很投入,所以平時成績不高,造成我五學期總成績只有14趴。甚至我在面試的時候教授問我為何高三上成績掉的有點多,當然這問題我在面試前就有準備過,我就說這是因為我在進度和學測之間兩頭燒,有時的確會顧此失彼,雖然教授最後有買單,但如果當初我有認真參與那些課,應該就能避掉這種尷尬的問題。
(7)有些學校老師會拿學習歷程來唬學生。我不得不承認學習歷程對個申很重要,可是學弟妹不要忘了,要是學測級分不到,一切都是假的,所以還是要把課綱內學科精讀,至少學測高分可以換到入場券。無論哪一科,都要落實高偉老師教的做錯誤本和撿石頭心法,這兩項都是高偉的傳統,到時候老師教這兩項技術時務必專心聽而且不要告訴你同學,因為這兩項武器實在太強了。老師應該很早就會教如何做錯誤本,真心建議高一開始每科都做,高三要複習時你會感謝自己的。至於撿石頭心法,高偉老師應該高三上會教,大意就是掌握「莫貪」的原則。
三、想對全體學弟妹說的話
高偉老師常說:「制服總有一天會褪色」。無論你的學校,會考考完三年後都要面臨一樣的學測,學測表現和你的制服或是會考成績沒太多關聯,反而比較吃你在高中如何學習。我讀建中,但老實說我剛進去時不是很有自信,畢竟我的會考分數在班上是中後段而且在那種電神眾多的地方,我真的一點也不算聰明。可是我從入學當天就按部就班讀書,而且我給自己訂的底線是無論大小考,都不准自己裸考(我也是社團仔,熱衷參與社團而且也會去地社打羽球,有時難免讀書時間受到壓縮),最後也拿了一個還算前端的建中校排14趴。學弟妹,兩年半可以改變很多,我自己也沒做到李鎮宇學長的高一開始每天都當聯考準備,但高一玩社團以外,無論是否走個申,課業成績一定要顧,甚至給自己定目標,若未達標就處罰,像是不准參加社團兩周。當然如果達標,也要給自己適度的放鬆或是獎勵,給自己正向回饋可以激勵出下一次更好的你。
此外,我希望學弟妹都能不要有大頭症,就是自以為是。如同老師常說的「信任專家、信任數學家」,你們之中一定有天資聰穎的,但老師和學長姐贏你們在經驗,所以想成功,就相信老師和優秀學長姐。很多人現在成績沒有很好就是方法或態度不對,如果想要改善現狀,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詢問強者怎麼做並且學習他,照做了即使不能跟他一樣優秀,結果也會比一開始的爛方法爛態度好,因為你正在接近強者。
最後,套用一句老師常說的話:「不要讓明天的自己瞧不起今天的自己」,希望學弟妹都能充實過每一天,即使玩樂也要是有計畫的玩,並且能收心,最後用自己心儀的校系畫下高中生涯完美的句點。